压力数据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波动,故图中给出的是时均值,由图中可以看出时均值基本保持稳定说明床内状态是稳定的。压力沿床高均匀递减,变化平缓表明床内优质固体物料基本均匀分布。没有明显的下浓上稀的情况,说明对于所用的床料颗粒而言,5m/s的床内气速偏高,使床内接近气力输送状态。但最高点处压力骤增,表示床料在此处浓集。这是因为该点位于床上部的端头结构内,并高过床的出口,使床料在该区域内聚集所致。1)脱硫效率随时间有一定的波动,这主要来自于床内速度和物料量的波动。2)蒸汽活化前脱硫效率处于较低水平,只有30%,而且由于进料Ca/S较小,床内处于较稀的状态,使羟基脱硫剂脱硫剂易于变成乏吸收剂,而使脱硫效率呈下降趋势。但是经蒸汽活化处理后脱硫效率明显上升,且高达50%,说明蒸汽处理有明显的效果,必然是以某种方式提高了羟基脱硫剂脱硫剂的固硫活性,其内在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。
氧化铁脱硫时,沼气中的H2S在固定氧化铁(Fe2O3·H2O)的表面进行反应,沼气在脱硫器内的流速越小,接触时间越长,反应进行得越充分,脱硫效果也就越好。当羟基脱硫剂脱硫剂中的硫化铁含量达到30%以上时,脱硫效果明显变差,脱硫剂不能继续使用,需要再生。将失去活性的脱硫剂与空气接触,把Fe2S3·H2O氧化析出硫磺,即可使失去活性的羟基脱硫剂脱硫剂再生。由于再生时析出硫沉积在氧化铁的表面,有时竟达到氧化铁含量的2.5倍以上,所以要其中的硫分离出来,或更换新的脱硫剂。
因此,羟基脱硫剂氧化锌脱硫剂用于中、高温脱硫时,硫容较高,而低温脱硫时硫容较低,但脱硫精度更高。根据水蒸气含量、温度和H2S平衡浓度间的关系,若操作温度和水蒸气含量均较高时,H2S的平衡浓度将会超过对脱硫净化度指标的要求。实际应用羟基脱硫剂氧化锌脱硫时,工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(如在低温变换前),则采用较低的操作温度,以保证脱硫精度,工艺气体中基本不含水时,则采用较高的操作温度,以便在保证脱硫精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羟基脱硫剂脱硫剂的效能,达到尽可能高的硫容。当原料中有氢存在时,羰基硫、二硫化碳、硫醇、硫醚等会在反应温度下发生转化反应,生成的硫化氢进一步被氧化锌吸收。噻吩及其衍生物在氧化锌上与氢发生转化反应的能力很低,因此,单独用氧化锌不能脱除噻吩类硫化物,需借助钴钼催化剂的加氢,转化成硫化氢后才能被羟基脱硫剂氧化锌脱硫剂脱除。
因质子传递.H2S与MDEA(N-甲基二乙醇胺)进行的反应几平是受气膜控制的瞬时化学反应:H2S+R2NCH3=[R2NHCH3]+[HS]-。由于MDEA是一种叔胺,CO2只有与水生成碳酸氢盐后才与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:CO2+H2O+R2NCH3 R2NHCH3+HCO3(2) 因为CO2和水需要缓慢的中间过程.这种反应速率上的巨大差别构成选择性吸收的基础.即MDEA在CO2存在下对H2S吸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。酸性尾气经水洗除去其中的CH3OH和HCN后进入吸收塔底部与从顶部加入的贫胺液逆流接触,脱硫后的净化气从吸收塔顶部逸出。离开吸收塔富胺溶液通过换热器与贫胺换热得到加热,然后在再生塔中再生,脱除的含H2S和CO2的再生酸气作为克劳斯装置进料,贫胺经冷却泵送至吸收塔。
羟基脱硫剂脱硫剂加湿装置:在脱硫箱顶部布置3组喷水管,每组喷水管上布置5个水雾化喷淋喷头。3组喷水管由垂直穿过脱硫箱箱体的水管统一供水。为保持脱硫反应所需床层温度环境温度较低时使用蒸汽加湿、其余时间使用循环水加湿。此外,煤气是一种有毒有害的气体,日常使用中为防止煤气的倒窜至循环水或蒸汽中,此水管使用柔性连接与循环水或蒸汽连接,当检测到硫化氢含量有明显上升趋势时,将此脱硫箱从系统中分离出来,通过柔性连接对脱硫剂进行加湿,加水量或蒸汽量一般为羟基脱硫剂脱硫剂质量的5%--10%,而后断开柔性连接,将此脱硫箱静置待脱硫剂充分浸湿,气表面再次形成水膜,重新并入系统使用。